首页

    职教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动态 -> 正文

    【高层指引】二十届四中全会绘制了职业教育新坐标与发展路径

    信息来源:现代职业教育网 发布日期:2025-10-28 访问量:

    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规划了“十五五”时期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对职业教育明确提出“强化类型定位、服务国家战略”的要求,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产业变革浪潮下,职业教育如何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提升人文素养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

    一、职业教育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深度对接

    全会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置于“十五五”十二项重点任务首位,明确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这一战略导向对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专业群与产业链精准匹配。滨州职业学院紧密对接山东省“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聚焦高端化工、智能制造、新能源材料等区域重点产业,构建“绿色化工+智能控制+新材料应用”跨领域专业群。该校与魏桥创业集团共建的滨州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创新“校企双主体、培养全过程”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实现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超85%,有力推动了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

    二是传统专业升级与新兴专业培育。为适应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需求,职业院校积极进行专业课程更新。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在机械制造专业中融入工业机器人编程、智能生产线运维等课程模块,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数字控制”复合技能,显著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同时,人工智能数据工程、生物医药技术、远洋渔业等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步伐。据预测,到2030年,数字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5000万,职业教育将成为填补这一缺口的重要力量。

    二、产教融合从合作共建到生态构建

    “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培育100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20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5000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标志着产教融合从松散合作向体系化生态构建转变:

    一是政-企-校协同治理机制创新。江苏太仓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创新实践“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学校协同”模式,吸引530家德资企业参与,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双元制”人才培养体系。成功经验表明,破解“校热企冷”困境需要组合运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激励政策,如按学徒岗位总量5%提取培训经费、给予税收减免等,有效激发企业参与的内生动力。

    二是技术项目向教学资源转化。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与华为合作共建“鲲鹏数字产业学院”,将企业5G基站部署、云计算架构等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学生参与研发的“AI大模型+教学”系统使知识点掌握率提升30%。这种“做中学、学中创”的模式正在全国职业院校广泛推广。

    三、数字化技术赋能教育形态革新

    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正推动职业教育从“经验传递”向“数据驱动”转变:

    一是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全面覆盖。“十五五”规划要求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达标率达到100%,90%以上教室配备智能教学设备。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已整合1028万条教学资源,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达7.8万条。例如,武汉职业技术大学通过虚拟生产线开展光学零件制造工艺训练,使学生工艺合格率提升至98%。

    二是教师数字素养与教学能力提升。为实现教师数字素养达标率90%的目标,职业院校积极开展“AI+教学”能力培训。广西实施的“AI大模型辅助教学设计”项目,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学情数据,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建议,使课堂互动效率提高40%。

    四、更加突出科技向善与全人培养

    在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一是科技伦理与人文精神并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发展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职业院校通过开设“科技伦理”必修课、组织“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技术应用的伦理边界。例如,某高职院校在人工智能专业中增设“算法偏见与公平性”案例研讨,培养学生“技术为民”的价值观。

    二是跨学科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培育。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改革课程设置,推行“大师课堂+小班研讨”模式。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邀请华为工程师与文科教授联合讲授“数字人文与技术创新”课程,引导学生从技术、文化、社会多维度分析问题,培养系统性思维能力。

    五、国际从标准输出到价值共享

    职业教育国际化进入新发展阶段,正从单纯的技术技能输出转向“技术+文化+治理”的综合影响力构建:

    一是“鲁班工坊”升级与区域合作深化。“十五五”规划提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30个鲁班工坊,输出专业标准50项。海南自贸港试点“留学海南+实习就业”模式,与东南亚国家开展学历互认,培养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全球技术治理参与度提升。职业院校通过参与国际职业教育组织(如UNESCO-UNEVOC网络),贡献中国方案。例如,某高职院校在远洋渔业专业中融入“可持续捕捞”国际标准,其毕业生在非洲、东南亚渔业项目中的技术指导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可。

    六、以高质量职业教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二十届四中全会与“十五五”规划共同绘制了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产教融合-数字赋能-人文浸润-国际拓展”的五维发展蓝图。职业院校应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引领,通过“市域联合体+行业共同体+企业生态圈”三级体系,构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发展的教育生态。唯有如此,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实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联系方式

    地址:石家庄市鹿泉区卧龙路99号
    电话:0311-82280596(卧龙院办) 82286661(卧龙招办) 82286662(卧龙招办)
    地址:石家庄市新华区学府路236号
    电话:0311-82289585(学府办公室) 85201001(学府招办)
    传真:0311-82280615

    新媒体平台

    扫码关注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新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快手

    视频号

    今日头条

    校园VR

    更多>>

    Copyright 202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2145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