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专创融合”课程模式,引导学生“学创业”

将岗位要求、大赛标准、1+X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等融入课程,以教学案例项目为起点、以真实创新项目为终点,构建了“双园三线、四导四通、六环递进”教学模式,达成一条基于岗位需求的集专创融合为一体的创新技能赋能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之路。目前学校开设“专创融合”课程 34 门,建有直播间、创业空间等专创实训室 22 个,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

建设《创新创业基础》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跨越时空进行学习。截至目前,课程已开设7期,累计选课人数120689人,学员所属单位1118个,活跃用户数量占课程注册使用人数比例达到80%以上。

《创新创业基础》在线课程案例《阶梯式“项目”驱动教学体系,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路径》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典型应用案例。
二、构建“四项保障”服务体系,帮助学生“能创业”
机制上,将“双创”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清单,书记、校长亲自调度;人员上,组成了由 100余名教师、校友、知名专家组成的“双创”导师队伍,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经费上,年投入20余万元用于参加双创大赛的支持和鼓励;基地保障上,改建创业孵化基地,为“双创”工作提供场地、服务支撑。

2024年,教师团队获得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教师团队中4人被列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评审专家库,多次参与国赛网络评审。
三、构建“项目+大赛”激励体系,鼓励学生“敢创业”
学校深入挖潜促创新,常态化开展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基本实现了校赛专业全覆盖,“双创”竞赛屡获佳绩。学校构建“三融合两推进”赛事组织模式,很好地解决赛事内容生疏,队员流失率高,作品质量低等问题,助力提升赛事培训和指导效果。


2024年学生参加“双创”大赛荣获省级以上奖项50余项,其中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国赛铜奖2项,在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得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14项。在获得国家级奖项的河北省10所职业院校中,我校按奖项数量排名第五位,获奖等次及个数再创历史新高。
四、构建“双基地+双导师”实践模式,助力学生“会创业”
学校积极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入驻的创业团队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设备设施和创业服务。2022年学校电商综合产业园被河北省商务厅认定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20年,学校被认定为石家庄市首批电商直播示范基地。

在学校的精心培育和大力支持下,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取得了显著的创业成果。近年来,学校学生创业项目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涵盖了互联网、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部分优秀的创业项目已经成功注册为公司,实现了商业化运营。据统计,2022-2025年约60名学生创业,这些创业企业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还为社会创造了经济效益。